凯发在线平台-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

凯发天生赢家制药 企业简介 董事长寄语 企业文化 资质荣誉 社会责任 产品中心 抗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英太青®)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同得®) 生殖健康药 壬苯醇醚凝胶(瞬菲®) 壬苯醇醚栓(乐乐迷®) 壬苯醇醚膜(乐乐迷®) 胃肠道药 比沙可啶栓(变爽®) 比沙可啶肠溶片(便塞停®) 维U颠茄铝镁片Ⅱ 滴眼剂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佳贝®) 曲尼司特滴眼液(曲贝®) 医美药 曲尼司特胶囊(丽思雨®) 其他 沁汝® 免洗手部消毒凝胶 研发创新 凯发天生赢家官网消息 企业动态 行业资讯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凯发k8国际字里行间的怀念——援藏日记中|棋乐游戏|的孔繁森

发布时间: 2025-07-11 来源: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制药

  凯发k8娱乐ღ★◈,制药企业ღ★◈,k8凯发ღ★◈,标靶药物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ღ★◈,医学新知ღ★◈。1993年底ღ★◈,我援藏来到西藏日报工作ღ★◈,其间结识并多次采访时任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同志ღ★◈。1994年2月17日ღ★◈,《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世界屋脊”上ღ★◈,有这样一个山东人》ღ★◈,这是全国首篇全面宣传孔繁森事迹的报道ღ★◈。孔繁森殉职后ღ★◈,我又先后采写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难忘的阿里之行》等数十篇报道ღ★◈,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ღ★◈。

  今年是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职30周年ღ★◈,许多朋友和同事催我写点东西ღ★◈,我也感觉有责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纪念节点ღ★◈,用文字表达对敬爱的孔书记的深深怀念之情ღ★◈。然而ღ★◈,孔繁森去世后的30年来ღ★◈,宣传他事迹的新闻报道ღ★◈、纪念文章和各类文艺作品已有太多太多ღ★◈,他的主要事迹ღ★◈,如收养孤儿ღ★◈、卖血ღ★◈、二次援藏等等ღ★◈,被媒体反复报道ღ★◈、引用ღ★◈,读者和观众早已耳熟能详ღ★◈,如果还是仅仅用这些素材来创作ღ★◈,恐怕难以再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ღ★◈,也不能完全表达我内心的情感ღ★◈。写还是不写?一时间颇为踌躇ღ★◈。

  一日ღ★◈,偶然翻开我的援藏日记ღ★◈,不觉心中一动ღ★◈,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ღ★◈。我原本并没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ღ★◈,直到当年接受援藏任务后ღ★◈,才决心拿起笔来写“援藏日记”ღ★◈,以记录这段难忘的经历ღ★◈。结识孔繁森ღ★◈、采访孔繁森ღ★◈、与孔繁森同赴阿里……这些如今看来非常珍贵的瞬间ღ★◈,在这本日记中都有记录ღ★◈。当然ღ★◈,由于当年工作紧张ღ★◈、高原环境影响以及本人疏懒等原因ღ★◈,日记写得很是简略ღ★◈、随意ღ★◈,许多今天看来颇为重要的事件ღ★◈,在日记中却往往一笔带过甚至遗漏ღ★◈,遣词用句也不讲究ღ★◈。日记中对孔繁森的记录也是如此ღ★◈,他当时尚没有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楷模ღ★◈,在我的心中ღ★◈,他也只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山东老乡ღ★◈、兄长和领导ღ★◈。在日记中ღ★◈,对与孔繁森的交往ღ★◈,我只作了客观ღ★◈、简单的记录ღ★◈,没有仰视ღ★◈,更没有任何渲染与拔高ღ★◈。我曾犹豫这些过于简单的记录能不能写进文章中ღ★◈,但转念一想ღ★◈,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真实的ღ★◈、没有经过二次创作的孔繁森吗?于是ღ★◈,我萌生了用“援藏日记”作为创作素材的念头ღ★◈。

  夜深人静ღ★◈,我坐在书桌前ღ★◈,面对日记中自己潦草的笔迹ღ★◈,思绪一下子飞回到30年前ღ★◈,与孔繁森相识ღ★◈、相处的每个细节一幕幕在眼前闪回ღ★◈,我尝试抓住每一个瞬间ღ★◈,用自己手中的笔ღ★◈,为读者复原一个有血有肉ღ★◈、真实可信的楷模形象ღ★◈。

  以下引用的援藏日记片段ღ★◈,除为尊重隐私对一些人名作了处理ღ★◈,以及对个别错漏字加以订正外ღ★◈,其他均为原文ღ★◈,没有作任何改动ღ★◈、修饰ღ★◈。

  1993年12月28日ღ★◈:今天随孙X到孔繁森家和教委刘主任家ღ★◈,孔对我们很热情ღ★◈,但告诉我们孙太虚ღ★◈,让我们注意ღ★◈。

  短短一段文字ღ★◈,把我拉回到了30年前与孔繁森初识的日子ღ★◈。其实ღ★◈,这次日记中记录的到孔繁森家ღ★◈,并不是与孔繁森第一次见面ღ★◈。我们山东四名援藏干部12月5日踏上高原的土地ღ★◈,记得进藏后一个星期左右ღ★◈,孔繁森到报社公干ღ★◈,听说有四位山东老乡刚到报社工作ღ★◈,便来到青年楼二层简陋的宿舍看望我们ღ★◈。当时只有我和另一位同伴在ღ★◈,天气很冷ღ★◈,孔繁森只穿了一件灰色风衣ღ★◈,头戴一顶浅咖色礼帽ღ★◈,身材高大挺拔ღ★◈。由于急着去开会ღ★◈,他只和我们热情寒暄了几句ღ★◈,说过几天请我们到他在拉萨的住所做客ღ★◈,便匆匆离去ღ★◈。这次见面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ღ★◈,所以在日记中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ღ★◈。

  28日这次到孔繁森家ღ★◈,是他委托一位山东老乡专门邀请我去的ღ★◈。他的住所在拉萨市委一幢旧楼房的二层ღ★◈,一室一厅ღ★◈,总共只有30多平方米ღ★◈,里间是卧室ღ★◈,外间是客厅ღ★◈,水泥地面ღ★◈,没有沙发ღ★◈、电视ღ★◈,只有几把椅子和一张活动餐桌ღ★◈,北面是半间厨房ღ★◈,卫生间在室外ღ★◈。此时小小的客厅里已经坐了五六个人ღ★◈,通信员梁福兴介绍ღ★◈,他们当中有武警战士ღ★◈,有援藏干部ღ★◈,还有一位是在拉萨做生意的山东商贩ღ★◈。小梁略带抱怨地说ღ★◈,孔书记只要回到拉萨ღ★◈,他的住所就像招待所ღ★◈,人流不断ღ★◈,房间钥匙就放在门框上ღ★◈,认识的人随时可以进门ღ★◈。到了饭点ღ★◈,有时甚至要摆“流水席”ღ★◈,一般不是擀面条就是包饺子ღ★◈,一拨吃完另一拨接着吃ღ★◈。

  面对这样一位如此有个性的“非典型”领导干部ღ★◈,记者的本能让我向孔繁森提出了采访的要求ღ★◈,他连连摆手说ღ★◈,山东有不少在高原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西藏”ღ★◈,你还是去采访他们吧ღ★◈。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ღ★◈,他勉强答应可以找时间“随便聊聊”ღ★◈。

  熟悉孔繁森的人都知道ღ★◈,他性情豪爽ღ★◈,天生古道热肠ღ★◈,工作生活中结交了许多不同阶层ღ★◈、不同身份的朋友ღ★◈,可以说“三教九流”都有ღ★◈,连一些小商贩和农民工遇到困难也来找他ღ★◈。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ღ★◈,他又是有原则有底线的ღ★◈,日记中孔繁森最后一句告诫我“某人太虚”的话ღ★◈,当时我虽不知其中缘由ღ★◈,但也说明孔繁森并不是一个只会交朋友的“老好人”ღ★◈,他的心中有一把判断是非曲直的尺子ღ★◈。后来我的所见所闻也证明孔繁森党性坚定ღ★◈、为人正派ღ★◈,从不做违背原则ღ★◈、触犯法纪的事情ღ★◈。

  1994年1月3日ღ★◈:今天孔繁森打电话让我们去谈谈ღ★◈,孔是典型的山东大汉ღ★◈,人高马大ღ★◈,性格豪爽ღ★◈。我和小谢中午去ღ★◈,吃了点饭ღ★◈,开始谈ღ★◈,事迹非常感人ღ★◈。他1979年进藏ღ★◈,在那曲(应为日喀则——作者注)地区岗巴县任副书记ღ★◈,1982年回内地ღ★◈,1988年二次进藏ღ★◈。先任拉萨市副市长ღ★◈,今年(应为去年——作者注)初任阿里地委书记ღ★◈。

  1994年3月12日ღ★◈:日记中断了一个半月ღ★◈,因为春节回家过的ღ★◈,昨天上午才回来……这次回去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发了孔繁森的稿子ღ★◈,在头版头条ღ★◈,很醒目ღ★◈,在报社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ღ★◈,很多人都跟我说仔细看了这篇稿子ღ★◈,非常感动ღ★◈。这篇稿子还被评为报社好稿ღ★◈。

  1994年3月18日ღ★◈:孙X告诉我组织部张副部长处透露ღ★◈,中组部对我写的孔繁森稿做过批示ღ★◈,但是具体内容不详ღ★◈。我很想尽快知道ღ★◈。

  1994年3月21日ღ★◈:下午到组织部找张部长ღ★◈,他很热情ღ★◈,跟我说稿子没有什么大问题ღ★◈,只是开头部分可能让人误解ღ★◈。

  孔繁森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请求后ღ★◈,不到一星期ღ★◈,就邀请我和济南日报的小谢到他的住所做客ღ★◈,中午他亲自包了水饺给我们吃ღ★◈,下午开始采访座谈ღ★◈。孔繁森敞开心扉ღ★◈,动情地讲了一下午ღ★◈。回到报社已经很晚了ღ★◈,写完日记ღ★◈,准备第二天写稿ღ★◈。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ღ★◈,一股压抑不住的冲动使我翻身起床ღ★◈,坐在桌前一口气写成长篇通讯《“世界屋脊”上ღ★◈,有这样一个山东人》ღ★◈。

  当时已近春节ღ★◈,我带着稿子回山东休假ღ★◈。时任大众日报总编辑刘广东ღ★◈、副总编辑朱宜学看完稿子ღ★◈,也被孔繁森的事迹深深打动ღ★◈,要求编辑尽快编发ღ★◈。1994年2月17日ღ★◈,这篇通讯在《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ღ★◈,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反响ღ★◈。孔繁森后来告诉我ღ★◈,全国各地有30多位青年看了这篇通讯后ღ★◈,写信给孔繁森和阿里地委ღ★◈,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ღ★◈。

  关于日记中提到的中组部对这篇通讯作的批示ღ★◈,我专门去找了山东老乡凯发k8国际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张副部长了解情况ღ★◈,这是一位儒雅内向又待人热情的长者ღ★◈,他告诉我ღ★◈,中组部有关领导被孔繁森的事迹所感动ღ★◈,赞扬孔繁森是个好干部ღ★◈,同时也提出了两点疑问ღ★◈:第一点是通讯开头说孔繁森在拉萨的住所很简陋ღ★◈,只有30多平方米ღ★◈,在普通机关工作人员中也是低标准的ღ★◈;第二点是孔繁森为了抚养两个藏族孤儿ღ★◈,竟到医院卖血ღ★◈。

  关于第一点疑问ღ★◈,我文章中的表述确有不够严谨之处ღ★◈,因为这个房子是孔繁森在拉萨的住所ღ★◈,作为地委书记ღ★◈,他在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自然也有一处住所ღ★◈。但文章写作之时ღ★◈,孔繁森到阿里工作还不到一年ღ★◈,而他在拉萨担任副市长的四年多时间里ღ★◈,一直就住在这所简陋狭小的房子里ღ★◈。

  关于第二点疑问ღ★◈,其实ღ★◈,在见报稿中并没有出现孔繁森卖血的记述ღ★◈,但在原稿中的确有200多字关于卖血的记述ღ★◈,可能当时编辑认为这样的情节过于“离奇”ღ★◈,担心出现失实ღ★◈,所以大笔一挥ღ★◈,全部删掉了ღ★◈,这也是我至今仍感到遗憾的ღ★◈。现将删掉的部分照录如下ღ★◈:“孔繁森每月工资仅有430元ღ★◈。然而他要关心孤寡老人ღ★◈,要抚养孤儿ღ★◈,还要帮助各种各样有困难的人ღ★◈,这点工资显然远远不够ღ★◈。看到我疑惑的神情ღ★◈,孔繁森道出了他的‘秘密’ღ★◈:献血ღ★◈。说来也许让人不相信ღ★◈,有一段时间孔繁森每个月都要到血站献血ღ★◈,每次可得到300元的营养补助ღ★◈,后来血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他是副市长ღ★◈,说什么也不肯抽他的血ღ★◈,这才只好作罢ღ★◈。孔繁森要求不要报道这件事ღ★◈,但我却没有遵守这个约定ღ★◈,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固然不值得提倡ღ★◈,但通过这件事情反映出的却是一颗金子般的心ღ★◈!”

  既然这个情节没有见报ღ★◈,有关领导又是如何知晓的呢?原来ღ★◈,稿件写好后ღ★◈,我找张副部长审稿ღ★◈,他对稿子中关于卖血的情节印象很深ღ★◈,后来中组部向他了解情况时ღ★◈,他便将这一情节也作了汇报ღ★◈。中组部领导对一名地委书记竟然去卖血深感震惊ღ★◈,要求认真调查核实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专人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调查ღ★◈,血库工作人员根据原始记录和当时为孔繁森抽血的护士刘业香的证词ღ★◈,如实出具了孔繁森在医院先后3次化名“洛珠”献血的书面证明ღ★◈。

  1994年6月1日ღ★◈:今天是六一儿童节ღ★◈。中午老孙来说孔繁森回来了ღ★◈,让我到庄园餐厅吃饭ღ★◈。1点到那里后等到近3点孔繁森还未来ღ★◈,结果我们刚开始吃他就来了ღ★◈。吃完饭后我和他约好晚上去他家看看两个藏族孤儿ღ★◈。这两个孩子挺聪明ღ★◈,不过孔繁森能收养他们也确实不简单ღ★◈。

  孔繁森收养两个藏族孤儿的事迹现在已广为人知ღ★◈,但其背后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ღ★◈。日记中记录的我“六一”儿童节到孔繁森家和后来在他家留言ღ★◈,就是为了亲眼看看曲印和贡桑两兄妹ღ★◈,并打算作进一步采访ღ★◈。曾当过孔繁森通信员的崔建勇告诉我们ღ★◈,孔书记当年收养了三个孤儿ღ★◈,除曲印ღ★◈、贡桑兄妹ღ★◈,还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女孩曲尼棋乐游戏ღ★◈。1993年孔繁森调任阿里地委书记ღ★◈,时任拉萨市市长的洛桑顿珠看他实在太辛苦ღ★◈,便主动收养了曲尼ღ★◈。孔繁森把曲印ღ★◈、贡桑带到阿里亲自照料ღ★◈,既当爹又当娘ღ★◈。但由于两个孩子当时都还不到10岁ღ★◈,实在太小ღ★◈,不适应阿里的气候和环境ღ★◈,经常生病ღ★◈,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ღ★◈。有一次考试ღ★◈,曲印只考了5分ღ★◈,他自作聪明地在“5”前面加了个“9”ღ★◈,一下子变成了95分ღ★◈,孔繁森看着满卷子红色的叉号ღ★◈,哭笑不得ღ★◈,只能耐心地批评教育ღ★◈。

  一年后ღ★◈,孔繁森看两个孩子实在不适应阿里的生活ღ★◈,只能不舍地把他们送回拉萨ღ★◈。为了让孩子得到良好的照顾ღ★◈,从不搞特殊的他破天荒地向组织开口ღ★◈,请求把小崔从林周县公安局调到拉萨ღ★◈,把孩子托付给他照顾ღ★◈。当时小崔还是个单身小伙儿ღ★◈,孔繁森很不放心ღ★◈,经常打电话教小崔如何教育孩子ღ★◈,定期了解孩子的饮食ღ★◈、生活和学习情况ღ★◈。

  孔繁森因公殉职后ღ★◈,兄妹俩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所有的含义ღ★◈,但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孔爷爷永远离开了他们ღ★◈。随着年龄的增长ღ★◈,他们按照孔爷爷的要求做人做事ღ★◈,努力学习ღ★◈,健康成长ღ★◈。如今兄妹俩都建立了美满的家庭ღ★◈,曲印现在是拉萨电视台的记者ღ★◈,贡桑在自治区文化厅机关党委任四级调研员ღ★◈。孔繁森曾收养的曲尼如今也在西藏武警医院担任护士长ღ★◈。他们时刻以孔爷爷为榜样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ღ★◈,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ღ★◈,为群众做好事ღ★◈、解难题ღ★◈,孔繁森的大爱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延续和传承ღ★◈。

  1994年9月2日ღ★◈:很惭愧ღ★◈,又是一个多月没写日记……(8月26日)ღ★◈,到机场送走XX(我爱人——作者注)后ღ★◈,正碰上孔繁森从北京回来ღ★◈,我们搭一辆车回来ღ★◈,他邀请我到阿里采访ღ★◈。这几天他在会上ღ★◈,找不到他ღ★◈,到他家一趟也未找到ღ★◈。

  1994年9月17日ღ★◈:今天上午还在睡觉ღ★◈,益西加措就来敲门说孔书记来了ღ★◈,我忙起床去见他ღ★◈,约好后天出发ღ★◈。晚上孟XX说明天孔要请客ღ★◈。

  1994年9月18日ღ★◈:今天孔书记请客ღ★◈,高总ღ★◈、孟XXღ★◈、王XX和我去了ღ★◈。吃饭时高总他们向孔书记提出了写稿的具体要求ღ★◈,孔书记和安七一秘书长很热情地答应了ღ★◈。

  以上几则日记说的是我随孔繁森同赴阿里的缘起和前期准备ღ★◈。说起此事ღ★◈,我至今不得不叹服缘分的奇妙ღ★◈。1994年8月25日ღ★◈,我到机场送探亲的爱人回内地ღ★◈,结果没买上票ღ★◈,只能回到报社ღ★◈。第二天一早再来ღ★◈,好不容易排队买上票ღ★◈,又错过了登机时间ღ★◈,无奈只好在机场又住了一晚ღ★◈。第二天我刚把爱人送进登机口ღ★◈,正要转身离开ღ★◈,忽然从出站口迎面大步走来一个气宇轩昂的汉子ღ★◈,定睛一看ღ★◈,这不是孔繁森吗?他依然身着浅灰色风衣ღ★◈,头戴礼帽ღ★◈,手里提着简单的行李ღ★◈。他也一眼看到了我ღ★◈,热情地上前寒暄ღ★◈,得知我是坐大巴来的ღ★◈,便邀请我坐他的车回市区ღ★◈。

  正在此时ღ★◈,机场广播响了ღ★◈,告知机场到市区的道路因发生泥石流临时中断ღ★◈,请旅客耐心等待ღ★◈。无奈我和孔书记只能到休息室闲聊ღ★◈,他问我最近在忙什么ღ★◈,我说马上要值完夜班了ღ★◈,想下乡转转ღ★◈,写点稿子ღ★◈,他马上说ღ★◈,那过几天跟我到阿里采访吧ღ★◈。我又惊又喜ღ★◈,满口答应ღ★◈,可接着又为难地跟他说ღ★◈,我所在的要闻组主要从事编辑工作ღ★◈,长时间外出采访ღ★◈,领导批准的可能性不大ღ★◈。孔繁森豪爽地说ღ★◈,这你不用担心ღ★◈,我跟你们高总(时任西藏日报党委书记ღ★◈、总编辑)说ღ★◈。

  孔繁森这次是到北京参加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ღ★◈,在会上他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ღ★◈。但他急着回西藏传达落实会议精神ღ★◈,来不及参加颁奖大会ღ★◈,回聊城与妻儿匆匆告别后ღ★◈,便回到拉萨ღ★◈,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回拉萨ღ★◈。

  孔繁森在拉萨期间ღ★◈,不是开会就是到自治区相关部门商谈工作ღ★◈,日程满满ღ★◈,异常忙碌ღ★◈。我急于落实到阿里采访的行程ღ★◈,就像日记中记录的那样ღ★◈,几次到孔繁森住所ღ★◈,但都未见到他ღ★◈。直到孔繁森和安七一(时任阿里地委委员ღ★◈、秘书长)等阿里地区领导邀请西藏日报领导聚餐ღ★◈,正式敲定由我和益西加措(时任西藏日报记者ღ★◈,阿里地区日土县人)随孔繁森到阿里采访ღ★◈,此事才尘埃落定ღ★◈,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ღ★◈。

  1994年9月19日ღ★◈:终于出发了ღ★◈。早上7点半ღ★◈,我们踏上了阿里之行的征程……下午我们到达日喀则的拉孜县ღ★◈,因为8月份阿里到内地上学的学生曾在这里的渡口受阻ღ★◈,这个县派车(应为车船——作者注)把他们接过来ღ★◈,并热情招待ღ★◈,所以孔书记他们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这个县领导ღ★◈。

  傍晚我们到达了一个叫桑桑镇的地方ღ★◈,这里有个食宿站ღ★◈,院子很大ღ★◈。这里也没有饭吃ღ★◈,我们只好泡了碗方便面吃棋乐游戏ღ★◈,又吃了点饼子ღ★◈。

  1994年9月20日ღ★◈:因为昨天太累ღ★◈,所以睡得挺香ღ★◈。今天一早我们又继续赶路凯发k8国际ღ★◈。下午我们赶到了措勤县ღ★◈。县城非常简陋ღ★◈,像内地的一个大村庄ღ★◈。据说这里冬天很冷ღ★◈,风沙又大ღ★◈,海拔高达4700米ღ★◈,是阿里地区最艰苦的一个县……

  招待所住着一个瑞士人ღ★◈,昨天刚从阿里来ღ★◈,突发肺水肿ღ★◈,昏迷不醒ღ★◈。和他同行的一个日本人会讲几句汉语ღ★◈,但不会讲英语ღ★◈,因此无法交流ღ★◈。县里派了一辆北京吉普送他去日喀则ღ★◈,我们抬他的时候发现他大小便已经失禁ღ★◈。从措勤到日喀则要接近两天时间ღ★◈,还要翻越六千多米的大阪(应为达坂——作者注)ღ★◈,他能否坚持过去很难说ღ★◈,我们只能保佑他了ღ★◈。

  今天是中秋节ღ★◈,本是合家团圆的节日ღ★◈,但现在却在遥远的高原上度过ღ★◈。晚上在县里吃完饭后ღ★◈,孔书记带我来到武警中队看望战士ღ★◈。孔书记和安秘书长都讲了话ღ★◈,孔书记提议益西加措和我唱歌ღ★◈,加措唱了一首藏族歌ღ★◈,我一时想不起唱什么歌ღ★◈,就提议合唱《说句心里话》《十五的月亮》ღ★◈,气氛很好ღ★◈。

  阿里之行的前两天旅途颇为劳累ღ★◈,但我却异常兴奋ღ★◈,虽然已经采写过孔繁森事迹ღ★◈,但这次与孔繁森同车共行ღ★◈,我对这位山东汉子有了更深的认识ღ★◈,这是一位太有个性ღ★◈、太有魅力的领导干部ღ★◈!我一定要好好了解ღ★◈、采访他ღ★◈。

  拉孜县接送阿里学生过河ღ★◈,这在兄弟区县之间是常事ღ★◈,一般不需要专门去感谢ღ★◈。但孔繁森得知此事后ღ★◈,一定要带着锦旗专程前去表达谢意ღ★◈,拉孜县的领导非常感动ღ★◈,这也体现了孔繁森细心周到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ღ★◈。赠送完锦旗后ღ★◈,天色已晚ღ★◈,县领导热情挽留我们吃晚饭ღ★◈,但孔繁森坚持要走ღ★◈,他恳切地说ღ★◈:我们是来感谢的ღ★◈,不是来添麻烦的ღ★◈。于是我们驱车来到了日记中提到的那个桑桑镇食宿站ღ★◈,在我看来ღ★◈,这个所谓食宿站就像北方的“大车店”ღ★◈,房间里是大通铺ღ★◈,还不供应餐食ღ★◈。我们随身带了方便面和发面饼ღ★◈,但这里竟连炉子都没有ღ★◈,无法烧开水ღ★◈。孔繁森就让司机把车上的汽油喷灯拿来ღ★◈,总算是把水烧开了ღ★◈,我们就着方便面啃面饼ღ★◈,吃了一顿难忘的晚餐ღ★◈。

  日记中提到的那个瑞士人是从新疆进入阿里旅游的ღ★◈,在措勤县突发肺水肿ღ★◈,生命垂危ღ★◈,县医院虽全力抢救ღ★◈,但条件有限ღ★◈。孔繁森在院子里散步时得知此事ღ★◈,马上指示县领导用县委最好的一辆北京吉普连夜送他到日喀则ღ★◈。他亲自和大家一起把这位身高超过1米9的瑞士人抬上车ღ★◈,车辆疾驶而去ღ★◈,孔繁森久久目送ღ★◈,脸上满是担忧难过的神色ღ★◈。多年后ღ★◈,我偶然看到时任措勤县委书记班登群培的一篇纪念孔繁森的文章ღ★◈,文中透露这个瑞士人后来在日喀则医院得到及时救治ღ★◈,生命得以保全ღ★◈。

  我们到达措勤县的当天正逢中秋节ღ★◈,因送菜车未到ღ★◈,县里有三四天没有吃到青菜了ღ★◈,这天恰好送菜车赶到ღ★◈,县领导开玩笑说孔书记带来了好运气凯发k8国际ღ★◈,终于可以过个有青菜吃的中秋节了ღ★◈。简单吃过晚饭ღ★◈,孔书记带上几盒月饼ღ★◈,带领我们来到县武警中队ღ★◈。我五音不全ღ★◈,最怵当众唱歌ღ★◈,所以当孔书记点名我唱时ღ★◈,我便有点取巧地提议大家合唱《说句心里话》等军旅歌曲ღ★◈,顿时气氛热烈ღ★◈,孔书记带头和大家动情地齐声合唱ღ★◈,嘹亮的歌声冲淡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ღ★◈。

  回招待所的路上ღ★◈,安秘书长问我ღ★◈,你知道孔书记喜欢唱这首歌?我有点奇怪地回答ღ★◈,不知道啊ღ★◈。安秘书长告诉我ღ★◈,孔书记最喜欢《说句心里话》这首歌ღ★◈,每次到县里检查工作ღ★◈,都要到武警中队慰问战士们ღ★◈,也都要和战士们合唱这首《说句心里话》ღ★◈。

  1994年9月22日ღ★◈:一早出发ღ★◈,中午赶到改则县ღ★◈,这个县有11万平方公里ღ★◈,是阿里人口最多ღ★◈、面积最大的县ღ★◈。

  1994年9月23日ღ★◈:今天决定到察布区看一看ღ★◈,这个区是全县最贫穷的一个区ღ★◈,扶贫任务最重ღ★◈。原来说只有150公里ღ★◈,结果跑了200多公里还没找到区书记ღ★◈,后来终于找到了牧民点ღ★◈,区里正在这里开会传达“两会”精神ღ★◈。我们在一个帐篷里座谈ღ★◈。玉扎乡的乡长汇报ღ★◈,他是个60岁的老人ღ★◈,戴一副眼镜ღ★◈,很有特点ღ★◈,孔书记也很赞赏他ღ★◈。

  座谈中ღ★◈,有群众说一个人病了ღ★◈,孔书记就出来看病ღ★◈。孔书记曾学过医ღ★◈,医术不错ღ★◈,连续给几个病人看了病ღ★◈。座谈结束后ღ★◈,孔书记又说去给远处帐篷里的病人看看ღ★◈,结果一去就是一个半小时ღ★◈,到傍晚七点才回来ღ★◈。

  十点多到达区里ღ★◈,孔书记说这里有一个小学ღ★◈,34个学生ღ★◈,有两个老师ღ★◈,一男一女ღ★◈,都是日喀则师范毕业的ღ★◈,女的叫次仁卓嘎ღ★◈,男的叫嘎尔玛ღ★◈,两人快结婚了ღ★◈。孔书记让人把他俩叫来ღ★◈,一会只有女的来了ღ★◈,她说嘎尔玛捡柴火去了ღ★◈。卓嘎长得像汉族人ღ★◈,很文静ღ★◈。她说他们两个老师要教这30多个学生ღ★◈,还要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ღ★◈,一年只能回县城一次ღ★◈。平常很难吃上一点青菜ღ★◈。走时孔书记还给了卓嘎一条丝巾ღ★◈。

  ——寻找察布区ღ★◈。改则县面积11万平方公里ღ★◈,比整个浙江省面积还大ღ★◈。察布区是全县最偏远最贫穷的一个区ღ★◈,内地的人能想象到驱车200多公里才能找到县里的一个区吗?而且区下辖的一些乡当时还处于游牧状态ღ★◈,经常迁徙ღ★◈,有时开一整天车也未必能找到ღ★◈。因交通实在不便ღ★◈,有的县领导在县里工作了几年ღ★◈,竟一次也没到过察布区ღ★◈。而算上我们去的这次ღ★◈,孔繁森已经是第四次到这个区了(据《孔繁森日记》记载ღ★◈,一个月后的10月23日ღ★◈,孔繁森第五次来到察布区玉扎乡调研指导工作)ღ★◈!我们见到的那位玉扎乡的老乡长叫索朗达杰ღ★◈,身材瘦削ღ★◈,头发和胡子都已花白ღ★◈,戴一副老花镜ღ★◈,显得精明干练ღ★◈,他与孔繁森非常熟络ღ★◈,拉着手热情地拉着家常ღ★◈,很显然他不止一次见过孔书记了ღ★◈。

  ——孔书记的药箱ღ★◈。从拉萨出发的时候ღ★◈,我就看到孔繁森汽车后备厢里有一个小药箱ღ★◈,我以为这是为预防途中突发疾病而准备的ღ★◈。到了察布区才知道ღ★◈,这是孔书记的专用药箱ღ★◈,他背着药箱一走出帐篷ღ★◈,一群牧民就呼啦一下拥了上来ღ★◈,围着孔书记席地而坐ღ★◈。看得出孔繁森不是第一次给他们看病了ღ★◈,他一边熟练地听诊把脉ღ★◈,一边询问病情ღ★◈,然后从药箱拿出药片仔细包好递给病人ღ★◈。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ღ★◈,孔书记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服役时自学过医术ღ★◈,进藏后ღ★◈,他自备了一个药箱ღ★◈,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一些治疗高原常见病的常备药品和碘酒ღ★◈、纱布等ღ★◈,每次下乡都随身携带ღ★◈,工作之余就为农牧民看病ღ★◈。经他诊治过的农牧民都知道这位“奔布拉”(藏语ღ★◈,汉译为“干部”)会看病ღ★◈,药也管用ღ★◈,有真本事ღ★◈。

  那天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已是晚上7点多了ღ★◈,夜幕慢慢降临ღ★◈,回到车上ღ★◈,孔书记疲惫地倚在座位上ღ★◈,因缺氧呼吸急促ღ★◈,嘴唇发紫ღ★◈,他忧心地对我和县区领导说ღ★◈,察布区平均海拔在5千米以上ღ★◈,全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ღ★◈,严格地说并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ღ★◈。这里的农牧民多多少少都患有一些疾病ღ★◈,但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ღ★◈,我给他们看病只是权宜之计ღ★◈,治本之策还是要好好研究如何将这些农牧民迁徙到低海拔地区ღ★◈,并不断改善他们的医疗和生产生活条件ღ★◈。

  回到招待所ღ★◈,和我同屋的益西加措还告诉我一件趣事ღ★◈:一次他陪孔书记到牧区下乡ღ★◈,在给一位藏族姑娘搭完脉后ღ★◈,孔书记沉默不语ღ★◈,姑娘问他ღ★◈,他也只是应付了几句ღ★◈。转头他找到村干部ღ★◈,问这个姑娘结婚了吗?村干部说没有ღ★◈,孔繁森悄声跟村干部说ღ★◈,从脉相看这个姑娘应该是怀孕了ღ★◈,怕姑娘难堪ღ★◈,所以没当场问ღ★◈。村干部忙找到姑娘询问ღ★◈,姑娘不好意思地说ღ★◈,她有男朋友ღ★◈,的确已经怀孕了ღ★◈,还没敢告诉父母ღ★◈。村干部对孔书记的医术叹服不已ღ★◈。

  ——孔书记与一条红丝巾ღ★◈。当天从牧民点赶到察布区政府ღ★◈,已是晚上10点多了ღ★◈,一下车ღ★◈,孔繁森就吩咐区里的同志把当地小学的两位青年教师次仁卓嘎和嘎尔玛(他俩是一对情侣ღ★◈,马上就要结婚了)请来ღ★◈,孔书记把他专门从拉萨买的一条红丝巾亲手给卓嘎系上ღ★◈,还赠送了香皂ღ★◈、毛巾ღ★◈、护肤品等ღ★◈,感谢他们为当地农牧民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ღ★◈,祝他俩新婚幸福ღ★◈。这一情景当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ღ★◈,所以在日记中记得比较详细ღ★◈。后来我才知道ღ★◈,再过一个星期ღ★◈,也就是国庆节ღ★◈,孔繁森的大女儿孔静也要举行婚礼ღ★◈,在聊城分别时ღ★◈,孔静含着眼泪恳求爸爸在家多住几天ღ★◈,一定要参加她的婚礼ღ★◈!孔繁森犹豫了ღ★◈,他当然想亲眼见证女儿的幸福ღ★◈,但无奈眼下工作实在太多ღ★◈: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要落实ღ★◈,河北陕西对口援助工作组要对接ღ★◈,地区人大ღ★◈、政协也要开会……思前想后棋乐游戏ღ★◈,孔繁森忍痛拒绝了女儿的请求ღ★◈。为这事ღ★◈,孔静好长时间都想不通ღ★◈,悄悄哭了几次ღ★◈,爸爸托人捎回来的金项链ღ★◈,她也气得不愿戴ღ★◈。

  孔繁森在向这对藏族青年教师送上新婚祝福的时候ღ★◈,想必也包含了对女儿的深深祝福和满满的愧疚之情ღ★◈!孔繁森去世后ღ★◈,我曾托改则县领导寻找这两位老师ღ★◈,但因通信不便ღ★◈,一直没能找到ღ★◈,这也成为我心中的一件憾事ღ★◈。但我想ღ★◈,无论这对青年男女现在从事什么工作ღ★◈,孔书记送给他们的那条红丝巾ღ★◈,都会像一团火焰ღ★◈,照亮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ღ★◈。

  1994年9月24日ღ★◈:早上起来孔书记又对县领导讲了线点多我们才出发ღ★◈。这几天的路好像永远跑不完……下午我们赶到革吉县……吃完饭我们就向狮泉河出发ღ★◈,晚上10点多来到地委……终于到了目的地ღ★◈,一路辛苦ღ★◈,但也收获很大ღ★◈,一路上野生动物很多ღ★◈,野驴ღ★◈、野马棋乐游戏ღ★◈、丹顶鹤ღ★◈、灰鸭ღ★◈、狐狸ღ★◈、旱獭等ღ★◈,线日ღ★◈:今天一早起来感到不舒服ღ★◈,昨晚不知怎么睡得不太好ღ★◈。加措一早出去不见踪影ღ★◈。中午和孔书记他们一起吃了饭ღ★◈,孔书记带我一起去拜访一位活佛麦德龙(应为麦喀隆——作者注)ღ★◈,老人精神很好ღ★◈,医术也很高ღ★◈。他也不睡床ღ★◈,只是坐在一个一米见方的垫子上ღ★◈。过几天我打算好好采访他一下凯发k8国际ღ★◈。

  1994年9月30日ღ★◈:下午和孔书记他们到武警观看军事表演ღ★◈,风特别大ღ★◈,飞沙走石ღ★◈,但战士们的表演很出色ღ★◈,令人敬佩ღ★◈。

  1994年10月2—7日ღ★◈:这一段时间忙忙碌碌ღ★◈,也忘了记日记ღ★◈。总的来说还挺顺利ღ★◈。这期间到武警和军分区采访了一下ღ★◈,准备写个稿子ღ★◈,这也是孔书记的意思ღ★◈。

  这几篇日记记录了很多事情ღ★◈,但我写得过于简略ღ★◈,只能靠回忆补上缺失的细节ღ★◈,方能大致还原这些事情的脉络ღ★◈。

  9月25日孔书记带我拜访活佛麦喀隆·丹增旺扎ღ★◈。麦喀隆在藏语中意为“比丘长者”ღ★◈,当时他担任阿里地区政协副主席ღ★◈、地区藏医院院长ღ★◈,医术高超ღ★◈,德高望重ღ★◈。孔繁森对民族宗教和藏医药发展非常重视ღ★◈,几次登门向活佛请教ღ★◈,并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ღ★◈,麦喀隆对孔书记敬佩有加ღ★◈,引为知己ღ★◈。活佛平时深居简出ღ★◈,定期在山洞中修行ღ★◈,但只要孔书记来访ღ★◈,他一定亲自出迎ღ★◈,倾心长谈ღ★◈。当孔繁森得知麦喀隆正在筹建地区藏医学校时ღ★◈,当即表示这是件大好事ღ★◈,一定全力支持ღ★◈。1995年7月20日ღ★◈,阿里冈底斯藏医教学院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ღ★◈,而孔繁森此时已因公殉职ღ★◈,麦喀隆活佛流着眼泪说ღ★◈:因为孔书记的恩情ღ★◈,才有这所学校的建立啊ღ★◈!

  日记中提到的我闷了一天写的七千多字稿子ღ★◈,就是报社领导交代我此次阿里之行的主要任务ღ★◈:写一篇反映阿里地区改革发展的长篇通讯ღ★◈。为了写好这篇通讯ღ★◈,孔书记在异常繁忙的工作中专门抽出两个半天时间接受我的采访ღ★◈,写出初稿后ღ★◈,他又认真审阅ღ★◈,提了很多宝贵意见ღ★◈。1995年1月3日ღ★◈,这篇名为《高天扶摇世纪风——阿里篇》的长篇通讯在《西藏日报》头版头条刊登ღ★◈,但此时孔繁森已与世长辞ღ★◈。文章付印前ღ★◈,我含泪在文末写下这样一行字ღ★◈:令记者感到沉痛的是ღ★◈,此稿发表时孔繁森同志已因公牺牲ღ★◈。

  终于要告别阿里了ღ★◈。我们到达阿里后不久ღ★◈,河北省和陕西省对口援助考察组也来到阿里ღ★◈,安七一秘书长和我陪同考察组到普兰ღ★◈、札达等县考察ღ★◈,我也顺便采访ღ★◈。10月16日ღ★◈,考察组要离开阿里ღ★◈,经新藏线到乌鲁木齐转机ღ★◈,孔书记让安秘书长和我全程陪同送行ღ★◈。早上出发时ღ★◈,地委行署领导为考察组举行了欢送仪式ღ★◈,孔书记因有重要会议未能参加ღ★◈。

  我们到达第一站日土县ღ★◈,参观了美丽的班公湖ღ★◈。第二天一早正准备出发ღ★◈,远远看到一辆越野车疾驶而来ღ★◈,孔繁森从车上下来ღ★◈。原来ღ★◈,因昨天未能参加欢送仪式ღ★◈,今天一早他特意驱车两个多小时赶来ღ★◈,为考察组送行ღ★◈。在美丽的班公湖畔ღ★◈,他和每个人握手凯发k8国际ღ★◈,献上哈达ღ★◈,轮到我时ღ★◈,他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ღ★◈,说ღ★◈:谢谢你宣传阿里ღ★◈,欢迎再来ღ★◈!车启动了ღ★◈,我们转头回望ღ★◈,孔繁森那雕塑般高大的身影渐渐模糊ღ★◈,消失在清晨的霞光里ღ★◈。谁也不会料到ღ★◈,这一别竟是永诀ღ★◈!

  其实ღ★◈,孔繁森本来计划与我们一起到新疆送考察组ღ★◈,然后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洽谈经贸合作事宜ღ★◈。但恰在此时ღ★◈,西藏自治区一位领导同志要来阿里考察工作棋乐游戏ღ★◈,阿里地区政协会议也即将开幕ღ★◈,兼任政协主席的孔繁森自然不能缺席ღ★◈。直到一个多月后ღ★◈,孔繁森才率领工作组来到新疆ღ★◈,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行程ღ★◈。11月29日ღ★◈,工作组一行驱车前往霍尔果斯国际口岸考察ღ★◈,在克拉玛依通往塔城的公路上突遇车祸ღ★◈,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ღ★◈。

  1994年12月1日ღ★◈:今天我经历了一生中最感震撼的一件事情ღ★◈,中午办公室小范打来电话ღ★◈,说孔繁森在从阿里到新疆的途中出车祸身亡ღ★◈。我听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ღ★◈,心中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ღ★◈,难受极了ღ★◈,一个这么好的人竟如此离去ღ★◈,特别是我们刚刚朝夕相处了一个月ღ★◈,让人难以接受ღ★◈。特别感到人生无常ღ★◈,人在命运面前真是无可奈何ღ★◈。

  1994年12月3日ღ★◈:这两天心情一直不平静ღ★◈,孔繁森的死让我想了很多ღ★◈,然而却想不出所以然ღ★◈。人生的意义过去自认为已看透ღ★◈,然而当亲身经历过你最敬慕的长者突然逝去ღ★◈,对人生的意义却又有了一番不同的思考ღ★◈。

  这两则日记是我在悲痛迷惘的情绪下写的ღ★◈,内容和词语可能有不妥之处ღ★◈,但我还是原文照录了ღ★◈,因为它真实反映了我当时极其复杂的心境ღ★◈。孔繁森去世后ღ★◈,我的脑海里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带有宿命色彩的假设ღ★◈:假如孔繁森那次与我们同去新疆ღ★◈,假如孔繁森后来没去新疆ღ★◈,假如孔繁森的车辆没有因司机小杜请假而换司机……然而这样的假设除了徒增我们的遗憾和痛惜外ღ★◈,又有什么意义呢?孔书记已驾鹤西去ღ★◈,我们活着的人纪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像他那样去做人ღ★◈,去工作ღ★◈,去生活ღ★◈。

  写完这两则日记ღ★◈,我的援藏日记便戛然而止ღ★◈,因为我马上投入到了山东和全国宣传学习孔繁森事迹的活动中ღ★◈。12月15日ღ★◈,我参加了山东省孔繁森事迹采访团ღ★◈,赴西藏采访报道ღ★◈。12月份是西藏最寒冷的时候ღ★◈,空气中氧气含量是一年中的最低点ღ★◈。我和同事王修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ღ★◈,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ღ★◈,写出了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凯发k8国际ღ★◈,在《大众日报》1995年1月10日头版头条刊登ღ★◈。

  春节前几天ღ★◈,我应邀到北京参加中组部召开的孔繁森事迹座谈会ღ★◈。春节刚过ღ★◈,我又踏上了进京的列车ღ★◈,参加由人民日报ღ★◈、新华社ღ★◈、西藏日报ღ★◈、大众日报记者联合组成的孔繁森事迹写作组ღ★◈,经过十几天夜以继日的奋战ღ★◈,终于完成了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ღ★◈,1995年4月7日在全国各大报刊同时刊发ღ★◈,引发了全国学习孔繁森事迹的热潮ღ★◈。

  “冰山愈冷情愈热ღ★◈,耿耿忠心照雪山”ღ★◈,这两句自题诗是孔繁森扎根雪域高原ღ★◈,无私奉献一生的最好写照ღ★◈。孔繁森已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ღ★◈,他的事迹和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ღ★◈,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已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ღ★◈。他那坚强的党性ღ★◈、博大的胸怀ღ★◈、圣洁的人格ღ★◈,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ღ★◈,他的遗志和事业后继有人ღ★◈,他的品德和精神将长留天地之间ღ★◈。

  dz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凯发在线平台-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http://www.hanumantmoney.com


上一篇 : 凯发k8娱乐唯一官网|凤凰平台开户注册|开学家长必看!住校生超实用药品清单

下一篇 : K8凯发官网每年约四成流感疫苗报废困局何解?|免费网址入口在线观看入口|